世界船艇業刮來"中國制造風"
4月10日舉行的2008中國(上海)國際游艇展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船艇及其技術設備展覽會上,包括上海紅雙喜、上海德菲爾、常州玻璃鋼、無錫東方、湖南太陽鳥、廈門瀚盛、廈門飛鵬、廈門紅龍、大連松遼、江西羅伊爾在內的眾多國內知名游艇品牌公司匯聚一堂。這其中不乏一些憑借高品質工藝而受邀為海外知名品牌和賽事打造船艇的企業,以及通過引進"外腦",強強聯手,將本土打造的船艇逐步推向海外市場的廠家。
中國在整個世界船艇制造業中究竟處于一個怎樣的地位?記者專程進行了探訪。
奧運船艇貼上"中國制造"標簽奧運會眾多賽事中,賽艇是開展最早的運動項目之一。以1%秒為計時單位的賽艇比賽對船品技術含量要求嚴格,歷屆賽艇比賽的船艇器材供應權一直都是牢牢攥在歐美等國的制造商手中。直到上一屆雅典奧運會,這個"壟斷"局面才得以打破,中國杭州的飛鷹船艇公司生產的船品憑借性價比第一的優異表現,首次一舉挫敗德國、美國、意大利和瑞士等國的強勁對手,成為雅典奧運會賽艇項目的唯一指定產品,"中國制造"的標簽也終于閃耀于奧運賽事的船艇上。
據了解,今年3月,由深圳市海斯比船艇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兩艘高速艇也在蛇口港試水成功,即將"挺進"本屆奧運會執行安保任務,為青島舉行的奧運帆船賽"保駕護航"。這兩艘船艇分別被命名為海龍1388號和海斯比7000 ,其中海龍1388最高時速達70節(相當于130公里),被業界譽為"海上奔馳"。"世界上能建造最高航速70節快艇的國家很少,它刷新了中國高速船艇的記錄。"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會長黃平濤如此評價。
與此同時,將在本屆奧運帆船賽上亮相的媒體艇也于日前在青島順利下水試航,該艇由青島立行車船廠自行設計研發,是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硬底橡皮艇,也是代表中國船艇建造水平、代表中國奧運用艇水平的重要一員。國際帆聯副主任佩爾斯在組團考察立行的船品后稱贊到"沒想到中國會有如此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讓我感到震驚!"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朋友在一睹精彩賽事的同時,也可以親自體驗到中國制造船艇的舒適和速度。
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中國的造船工業基礎雖然雄厚,但在早期,國內眾多船艇制造企業都是為國外一流品牌提供貼牌生產服務,或是簡單模仿國外的船品進行批量生產。也正因為在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上的缺乏,一段時期內,中國制造的船艇只能單純依靠低成本、低價格"肉搏"市場。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船艇制造企業開始走上自主創新之路,通過不斷引入新思維、新技術,很快在市場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功,躍居世界船艇制造業的第一方陣。
記者了解到,中國杭州的飛鷹船艇公司的成功即來自于這樣的轉型。為打破歐美國家的技術壁壘,飛鷹公司曾聘請國際造艇大師---克勞斯先生擔任技術總監,把在航天飛機、第四代戰機及第三代直升機等機體結構中廣泛運用的先進復合材料預浸料技術引入賽艇制造領域,并投入上千萬元用于核心技術開發,最終飛鷹公司的"無敵牌"賽艇的速度比傳統賽艇提高了3秒左右,一舉"駛"入了奧運會這個世界性舞臺。在去年舉辦的"好運北京"系列2007年世界青年賽艇錦標賽上,中國青年隊憑借飛鷹公司的"無敵"艦隊贏得了與世界各地高手的競技博弈的機會,并最終以6金1銀1銅的戰績技壓群雄。通過在眾多國際賽事上的出色表現,飛鷹公司已獲得與國際賽艇聯合會(FISA)開展合作的機會,向世界FISA發展計劃署提供賽艇和槳等設備。
透過2008中國(上海)國際游艇展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船艇及其技術設備展覽會,我們同樣也能領略到正在異軍突起的中國"創造"力量。
上海琺伊攜其最新研制的三體船型和一款適合青少年初學者使用的單人船亮相展會。作為國際帆聯認可的世界最大的OP(樂觀級)帆船制造商和中國地區最大的小帆船及其設備制造商,琺伊每年都會花大力改進和發展研制新的模具以達到更高的船艇標準,其在近兩年間生產和銷售的OP帆船已突破了每年1000條的關卡。而同樣在展會上一展國內船艇創新研發能力的浙江廠商法米拉則常年致力于高速雙體艇研發,其在高速雙體艇的研發技術上一直屹立于產業前沿地位,旗下游艇、摩托艇、競賽艇、警務艇和軍用艇等系列船品曾榮獲多項海內外專利。
創新是企業發展生存的靈魂所在,這也成為中國船艇制造企業在這一市場中"優勝劣汰"的不二法則。
中國"創造"呼喚本土船艇人才"游艇是富豪的大玩具,能炫耀什么呢?外觀設計、內裝修、設備的先進程度、造船工藝的技術含量……集如此多的先進技術和時尚的設計理念,珠海卻沒有去實施它們的人才。"珠海顯利造船有限公司羅郎瑩表示,他新近賣出的一艘船艇由于考慮到外表光潔漂亮而使用了美國進口的一種聚酯漆,但在國內卻很難找到會噴這種漆的技工,船主只好從美國聘請技師為船上漆,而這艘船艇的外觀和內飾設計也是遠聘美國著名設計師設計的。
據了解,這種情況在國內的船艇市場中并非個案,即使是一些在國際上已打響自主品牌的廠家大多也是得益于引進國外的技術或設計人才。專家表示,借鑒國外的經驗技術無可厚非,但對"外腦"的過度依賴勢必會造成中國船艇廠商對諸多設計工藝和配套服務無法跟進的尷尬局面。沒有頂尖的研究機構,缺乏專業的職業培訓,中國的游艇只能以"制造"來求得領先,終究無法以完全獨立的姿態傲視群雄。
日前,顯利已與珠海斗門區政府展開合作開始與部分職業學校商談"訂單培養"游艇專業的藍領。相信,只有本土船艇人才的全面崛起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托起中國船艇行業的自主發展之路。趙虎 產經網-中國水運報